3ya9VcIkTQj china.huanqiu.comarticle千帆竞渡聚发展,百鸟来巢赢未来/e3pmh1nnq/e3pn60p0i浏阳市作为县域经济开放崛起的新高地,2019年跃居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10位,2019年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全国25强,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投资吸引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获评“2019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彰显了近年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卓越成效,形成了吸纳社会资本的强大磁场。看区位优势——浏阳市地处湘东,毗邻江西,面积5007平方公里,人口149万,是全省人口第一、面积第二大县,浏阳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即将建设的黄花机场T3航站楼,紧临国家级浏阳经开区,渝长厦高铁和浩吉货运铁路在浏阳设站,三条出省高速公路在浏阳经过并交汇,通车总里程达227.3公里,是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多县市,境内所有乡镇10分钟可以进入高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浏阳森林覆盖率达66.2%;2019全年空气优良指数95.3%,持续领跑长沙地区。看发展数据——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浏阳市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打出援企稳岗“组合拳”,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纾困解难,打通县域经济微循环,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至4月,浏阳新登记商事主体6007户,同比增长46.58%,工业用电量增长9.16%。南新制药上市,全市上市企业8家,上市企业总量稳居全省县(市)第一,38家企业入选长沙市拟上市(挂牌)企业名单。累计新引进项目87个,计划投资总额307.91亿元,其中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15天建成一条品类齐全的医护用品产业链,制造业中从事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企业新上35家,截至目前,防疫物资进出口已逾千万美元。5G新基建已投资约3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589个,主城区和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初步实现5G网络广覆盖。看优化举措——浏阳在招商、安商、重商、稳商硕果累累,梳理浏阳的“作业本”,蕴藏着浏阳营商环境6个关键词:1.健全机制。浏阳市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多次召开企业家大会、座谈会,明确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市级领导充当企业联络员制度,建立企业复工复产“3342”机制,选派564名(含园区)干部担任防疫联络员,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建立了“民营企业接待日”制度,每周邀请有关市级领导坐班接访;设置营商环境监督员和监测点,让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营商环境监督评价;推出“政企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一对一”活动,每月分主题组织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与企业和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实现了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提质增速。浏阳政务服务全面推行“新三办(网上办、快速办、创新办)”,迅速落实“三集(集中办公、集合查验、集成审批)”审批机制;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稳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公布并实施211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实现市场监管领域10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被确定为湖南省市场监管领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单位;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中介服务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公示了中介服务的办理时限和指导价格,做到“清单之外无中介”;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推行工业投资建设项目“容缺许可、拿地开工”审批服务;推进“三即”承诺制改革,逐步实现领照即可开业,交房即可交证,交地即可开工。全面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实行容缺受理、开展急事急列等举措,为企业恢复正常运转提供了强大支持与保障。3.政策普惠。近年来,浏阳市陆续出台了《浏阳市招商中介人奖励办法》、《“企业家绿卡”实施办法》、《推动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优化企业服务十二条》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共兑现集体土地入市、建筑企业域外项目市本级纳税、商贸企业新增纳税等政策奖励资金1780万元。兑现科技项目、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人才新政个人奖补等政策资金共1994.8万元。全市418位企业家享受“企业家绿卡”服务政策,卫健、教育、旅游等14个部门为企业家靠前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获得感和来浏投资客商的归属感。5月11日,设立政策兑现专窗,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4.创新高效。在全省率先推行涉水行政审批整合改革,将水资源论证报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三合一”,整合为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被湖南省水利厅确定为推行涉水行政审批整合改革的唯一试点县市,在全省率先试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成功入选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立了湖南省首个“金融案件审判速裁庭”。在全省率先成立“干部效能中心”,重点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主动作为不够、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通报;率先完成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5.精准服务。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理念。推行“欠费不断供”,为避免因供电问题影响企业生产,今年一季度共有7095户工商业企业享受“欠费不断供”政策;深入开展“减租行动”,全市园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带头减租885.7万元,惠及企业339家;助力“三间”经济,减免全年户外商业、文化、宣传活动城市道路占用费50%,生活垃圾处理费40%;2019年起,我市减免企业开办过程中唯一的收费项目——公章刻制和打印复印,率先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成立专门机构,受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做到“一个电话接单”“一本台账跟踪”“一个套机制运行”。6.法治护航。浏阳市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工作,通过学习、解读、宣传、清理文件、分解细化任务等工作,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紧盯破坏生产秩序、侵占财产等经济类犯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行阳光执法,有力推进了行政执法规范化;践行“除虫护花”理念,综合考虑企业违法的目的、性质、程度、纳税情况、解决就业、公益支持等因素,依法作出相对不诉决定,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打击与修复同步;大力开展执行攻坚行动,执行到位金额8.74亿元。 在“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指引下,浏阳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营商环境展现了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阶段性答卷,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不断追求亲清政商关系至臻至善,不断破解中小微企业“三难”(产销难、投资难、兑现难),不断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品牌。159169055204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59169055204910[]{"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浏阳市作为县域经济开放崛起的新高地,2019年跃居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第10位,2019年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全国25强,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大幅提升,投资吸引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获评“2019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彰显了近年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卓越成效,形成了吸纳社会资本的强大磁场。看区位优势——浏阳市地处湘东,毗邻江西,面积5007平方公里,人口149万,是全省人口第一、面积第二大县,浏阳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即将建设的黄花机场T3航站楼,紧临国家级浏阳经开区,渝长厦高铁和浩吉货运铁路在浏阳设站,三条出省高速公路在浏阳经过并交汇,通车总里程达227.3公里,是全省高速公路里程最多县市,境内所有乡镇10分钟可以进入高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浏阳森林覆盖率达66.2%;2019全年空气优良指数95.3%,持续领跑长沙地区。看发展数据——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浏阳市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打出援企稳岗“组合拳”,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纾困解难,打通县域经济微循环,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至4月,浏阳新登记商事主体6007户,同比增长46.58%,工业用电量增长9.16%。南新制药上市,全市上市企业8家,上市企业总量稳居全省县(市)第一,38家企业入选长沙市拟上市(挂牌)企业名单。累计新引进项目87个,计划投资总额307.91亿元,其中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15天建成一条品类齐全的医护用品产业链,制造业中从事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企业新上35家,截至目前,防疫物资进出口已逾千万美元。5G新基建已投资约3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589个,主城区和浏阳经开区(高新区)初步实现5G网络广覆盖。看优化举措——浏阳在招商、安商、重商、稳商硕果累累,梳理浏阳的“作业本”,蕴藏着浏阳营商环境6个关键词:1.健全机制。浏阳市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多次召开企业家大会、座谈会,明确领导干部为企业“站台”,市级领导充当企业联络员制度,建立企业复工复产“3342”机制,选派564名(含园区)干部担任防疫联络员,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建立了“民营企业接待日”制度,每周邀请有关市级领导坐班接访;设置营商环境监督员和监测点,让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营商环境监督评价;推出“政企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一对一”活动,每月分主题组织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与企业和企业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实现了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2.提质增速。浏阳政务服务全面推行“新三办(网上办、快速办、创新办)”,迅速落实“三集(集中办公、集合查验、集成审批)”审批机制;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稳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公布并实施211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实现市场监管领域100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被确定为湖南省市场监管领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单位;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中介服务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公示了中介服务的办理时限和指导价格,做到“清单之外无中介”;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推行工业投资建设项目“容缺许可、拿地开工”审批服务;推进“三即”承诺制改革,逐步实现领照即可开业,交房即可交证,交地即可开工。全面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审批效率、实行容缺受理、开展急事急列等举措,为企业恢复正常运转提供了强大支持与保障。3.政策普惠。近年来,浏阳市陆续出台了《浏阳市招商中介人奖励办法》、《“企业家绿卡”实施办法》、《推动花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优化企业服务十二条》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共兑现集体土地入市、建筑企业域外项目市本级纳税、商贸企业新增纳税等政策奖励资金1780万元。兑现科技项目、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人才新政个人奖补等政策资金共1994.8万元。全市418位企业家享受“企业家绿卡”服务政策,卫健、教育、旅游等14个部门为企业家靠前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获得感和来浏投资客商的归属感。5月11日,设立政策兑现专窗,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4.创新高效。在全省率先推行涉水行政审批整合改革,将水资源论证报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三合一”,整合为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被湖南省水利厅确定为推行涉水行政审批整合改革的唯一试点县市,在全省率先试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成功入选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立了湖南省首个“金融案件审判速裁庭”。在全省率先成立“干部效能中心”,重点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主动作为不够、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通报;率先完成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5.精准服务。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理念。推行“欠费不断供”,为避免因供电问题影响企业生产,今年一季度共有7095户工商业企业享受“欠费不断供”政策;深入开展“减租行动”,全市园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平台公司)带头减租885.7万元,惠及企业339家;助力“三间”经济,减免全年户外商业、文化、宣传活动城市道路占用费50%,生活垃圾处理费40%;2019年起,我市减免企业开办过程中唯一的收费项目——公章刻制和打印复印,率先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成立专门机构,受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做到“一个电话接单”“一本台账跟踪”“一个套机制运行”。6.法治护航。浏阳市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工作,通过学习、解读、宣传、清理文件、分解细化任务等工作,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紧盯破坏生产秩序、侵占财产等经济类犯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推行阳光执法,有力推进了行政执法规范化;践行“除虫护花”理念,综合考虑企业违法的目的、性质、程度、纳税情况、解决就业、公益支持等因素,依法作出相对不诉决定,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打击与修复同步;大力开展执行攻坚行动,执行到位金额8.74亿元。 在“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指引下,浏阳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营商环境展现了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阶段性答卷,行稳致远、久久为功,不断追求亲清政商关系至臻至善,不断破解中小微企业“三难”(产销难、投资难、兑现难),不断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