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EYt7bSntR china.huanqiu.comarticle以一流营商环境 要发展澎湃动力/e3pmh1nnq/e3pn60p0i近年来,丰县把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工业经济作为丰县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和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2019年跻身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第40位,比2018年提升7个位次;县域营商环境指数跃居全省第38名。“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0年,丰县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痛点” “难点” “堵点”,围绕“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营商环境竞争优势,让企业在丰县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倾力打造“丰县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坚持、贵在深入、贵在长效。今年丰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主要采取了五大举措:一、项目化推进营商环境。直击企业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梳理排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设项目78项,全部采取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每个项目排出了时间表、任务书,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人,挂图作战,限期完成,强势推进,精准提升。二、制度化助力企业发展。企业的“堵点”“痛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一是设立服务发展专线。4月17日开通直通县委书记、县长的“962518丰县服务企业发展专线"。全天候、最快速、专业化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专线开通以来,已受理涉企诉求52条,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签批交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是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制度。按照市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人”模式,成立由职能部门、招商引资单位、项目落地单位、投资方组成的重大项目服务专班18个,每周调度工作情况,包挂人员常驻一线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精选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代办员,为企业全程做好代办服务,用“政府跑腿换来企业减负”。三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丰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疫情“21条”政策,制定了落实细则和“一企一策”针对性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职工队伍、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平稳有序复工,截止5月底协调金融机构为668家企业发放贷款9.1227亿元,完成担保放款5300万元,减少企业利息支出1190万元。 三、高效化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按照“能简化就简化,能线上办理就办理就线上办理,能不见面审批就不见面审批”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优标准,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五减”行动,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一)大力推进“3550”改革。一是加快市场准入便利化。推行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今年上半年新开办企业2217户,在业企业总数达18264户。办理出质股权数额25700万元,担保股权数额82600万元。二是促进项目建设手续办理。审核完成180个建设项目的备案,152个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施工许可办理。(二)推进“113”工作机制。一是推进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回应制度、涉企事项报备制度、督查问责制度,将相关政策性文件通过徐州市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对外公开,精准提供“立体化”、“一网式”、“便利化”、“全过程”服务;二是12345热线坚持24小时不下线,上半年接处群众诉求61221件,办结率95.34%,回访满意率达99.75%。三是打造政务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主动跟踪服务,上半年重点跟踪代办了66家企业的落地手续。(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44家单位、814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465名人员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二是继续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16家单位162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受理”范围。三是开展联合审批。开展房产、水、电、气、有线电视等部门二手房过户联办业务。四是开展信用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实施容缺预审、双向承诺等制度,建立“好差评”机制、随时会商机制、领导跟踪服务机制,切实做到主动代办服务、热情优质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四、常态化抓好作风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有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一是建立倒查问责机制。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针对需要重点突破的银行开户、土地供应、施工许可、用水用电用气、出口退税等服务企业的短板弱项,选取若干项目,对照办事流程进行倒查剖析,固化成果,督促整改,跟踪问效,优化提升。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服务窗口作风和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检查,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检查,强化督查问责刚性制约机制,加大对负面典型的问责曝光力度,对影响营商环境的坚决做到“零容忍”。三是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印制招投标提醒书并公开发布,推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相融合,推行“不见面"开标,在疫情特殊时期极大地保障了重大项目的成功交易。目前,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完成50个项目,预算资金113648万元。五、全域化营造营商氛围。一是凝聚工作共识。高规格先后召开企业家大会、营商环境大会、金融营商环境大会,在全县营造“企业家至上”氛围;在全市率先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媒体公开承诺行动”,4月份和6月份丰县分别组织14家营商环境建设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和12家金融部门通过丰县发布等平台,公开服务承诺事项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投诉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通过开通举报热线、网上信箱、设立举报箱,形成发现问题、受理投诉、协调解决的工作闭环体系。三扩大公众参与。把营商环境监督纳入人大、政协年度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窗口建设,聘请作风监督员,发动群众监督。运用好新闻媒体监督,在县内网络平台和电视台开设监督专栏。积极组织开展“百企评议”机关活动,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公布,及时准确了解企业所需所盼,找准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薄弱环节,推动对症整改,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务实的服务。“营商环境是丰县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事关区域核心竞争力、事关区域发展影响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这一观念已经成为丰县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159589767660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59589767660210[]//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63468f44946462b6f78d99f6ba36f2du5.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近年来,丰县把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工业经济作为丰县全局工作的头版头条和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2019年跻身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榜第40位,比2018年提升7个位次;县域营商环境指数跃居全省第38名。“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0年,丰县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水平,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痛点” “难点” “堵点”,围绕“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加快形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营商环境竞争优势,让企业在丰县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倾力打造“丰县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坚持、贵在深入、贵在长效。今年丰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主要采取了五大举措:一、项目化推进营商环境。直击企业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梳理排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建设项目78项,全部采取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每个项目排出了时间表、任务书,明确牵头领导、责任人,挂图作战,限期完成,强势推进,精准提升。二、制度化助力企业发展。企业的“堵点”“痛点”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一是设立服务发展专线。4月17日开通直通县委书记、县长的“962518丰县服务企业发展专线"。全天候、最快速、专业化解决企业开办、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专线开通以来,已受理涉企诉求52条,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签批交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是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制度。按照市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专班”、县级重大项目“一项目一人”模式,成立由职能部门、招商引资单位、项目落地单位、投资方组成的重大项目服务专班18个,每周调度工作情况,包挂人员常驻一线办公,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精选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代办员,为企业全程做好代办服务,用“政府跑腿换来企业减负”。三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丰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疫情“21条”政策,制定了落实细则和“一企一策”针对性措施,从减轻企业负担、稳定职工队伍、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平稳有序复工,截止5月底协调金融机构为668家企业发放贷款9.1227亿元,完成担保放款5300万元,减少企业利息支出1190万元。 三、高效化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按照“能简化就简化,能线上办理就办理就线上办理,能不见面审批就不见面审批”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优标准,开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五减”行动,全方位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一)大力推进“3550”改革。一是加快市场准入便利化。推行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今年上半年新开办企业2217户,在业企业总数达18264户。办理出质股权数额25700万元,担保股权数额82600万元。二是促进项目建设手续办理。审核完成180个建设项目的备案,152个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施工许可办理。(二)推进“113”工作机制。一是推进综合性企业服务中心高效运行,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回应制度、涉企事项报备制度、督查问责制度,将相关政策性文件通过徐州市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对外公开,精准提供“立体化”、“一网式”、“便利化”、“全过程”服务;二是12345热线坚持24小时不下线,上半年接处群众诉求61221件,办结率95.34%,回访满意率达99.75%。三是打造政务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主动跟踪服务,上半年重点跟踪代办了66家企业的落地手续。(三)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44家单位、814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465名人员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二是继续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将16家单位162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受理”范围。三是开展联合审批。开展房产、水、电、气、有线电视等部门二手房过户联办业务。四是开展信用承诺制和容缺受理,实施容缺预审、双向承诺等制度,建立“好差评”机制、随时会商机制、领导跟踪服务机制,切实做到主动代办服务、热情优质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四、常态化抓好作风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有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一是建立倒查问责机制。由县纪委监委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针对需要重点突破的银行开户、土地供应、施工许可、用水用电用气、出口退税等服务企业的短板弱项,选取若干项目,对照办事流程进行倒查剖析,固化成果,督促整改,跟踪问效,优化提升。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常态化开展服务窗口作风和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检查,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检查,强化督查问责刚性制约机制,加大对负面典型的问责曝光力度,对影响营商环境的坚决做到“零容忍”。三是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印制招投标提醒书并公开发布,推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相融合,推行“不见面"开标,在疫情特殊时期极大地保障了重大项目的成功交易。目前,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完成50个项目,预算资金113648万元。五、全域化营造营商氛围。一是凝聚工作共识。高规格先后召开企业家大会、营商环境大会、金融营商环境大会,在全县营造“企业家至上”氛围;在全市率先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媒体公开承诺行动”,4月份和6月份丰县分别组织14家营商环境建设项目牵头单位负责人和12家金融部门通过丰县发布等平台,公开服务承诺事项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投诉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通过开通举报热线、网上信箱、设立举报箱,形成发现问题、受理投诉、协调解决的工作闭环体系。三扩大公众参与。把营商环境监督纳入人大、政协年度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窗口建设,聘请作风监督员,发动群众监督。运用好新闻媒体监督,在县内网络平台和电视台开设监督专栏。积极组织开展“百企评议”机关活动,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公布,及时准确了解企业所需所盼,找准工作中的堵点、痛点和薄弱环节,推动对症整改,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务实的服务。“营商环境是丰县招商引资的闪亮名片、事关区域核心竞争力、事关区域发展影响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这一观念已经成为丰县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