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o9DT0ancV china.huanqiu.comarticle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情况/e3pmh1nnq/e3pn60p0i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于2016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界首经济开发区更名设立,总体规划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个科技园、9个双创园和融城高新投资集团、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家融资服务平台。目前高新区已入驻规上企业27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9家。区位优势明显。高新区坐落于长三角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交汇、素有“小上海”之称的中原古驿站界首市。界首交通便捷,沙颍河、泉河两条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宁洛高速、漯阜铁路穿城而过;通用机场选址城北,已开工建设;郑合高铁设站城南,正式开通,拥有始发上海、合肥等地十个班次,是全国为数不多开通高铁始发站的县级城市。 功能设施完善。围绕 “品质慢城 乐居界首”城市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指导建设的发展思路,高标准编制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坚持融城入园、特色定位、高标准建设,以融城大道、养城大道为主干道,规划两纵六横的产业发展环线,实施总投资28.3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高新区建成区域已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园区公共服务机构及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特色鲜明。高新区现已形成了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以营养健康和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一主双优”的产业格局。构建了1个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科创城,5个主导产业鲜明、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科技园,9个为科技园作产业配套的双创园的“159”空间发展格局。循环经济领域已形成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铝基复合材料和再生高分子材料三大优势细分产业。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27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之一,且位列省2019年度考评第一位。循环经济全国品牌、营养健康产业区域品牌、纺织服装产业地区品牌、粮食机械行业品牌等“四大品牌”已初步打响。2020年6月20日,省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举行。2021年2月18日,加快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1年全省第二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阜阳分会场)在界首高新区东城科技园举行。双创氛围浓厚。以建设创新高地、创业福地为目标,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7家,获批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2家。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2个,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先后有23个企业项目进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其中获得全国新材料组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空间1个。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拥有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专利代理机构,1家省级公共检测平台。设立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首个在上海市设立离岸科创中心的县级市。北京、南京、深圳、合肥离岸科创中心正在筹建之中。保障措施有力。设立11亿元界首融城高新技术基金、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亿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2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3000万元科技担保基金等,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撑。设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累计聘请10位院士作为界首科技发展顾问。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家,其中4家获得省高层次人才团队A类支持。因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工作走在前列,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入选安徽省引才奖补平台,1家企业入选安徽省引才资助单位。建立安徽省首个县级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投入运营集环保、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安全生产、项目申报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智能综合信息系统。营商环境优化。高新区立足扮演服务型角色,坚持以企业服务为中心,以政策服务为重点,以“企业需要时,我们近在眼前;企业不需要时,我们远在天边”为理念,做到支持不指导、帮忙不添乱,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企业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工作机制、减少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最好不见面”。目前已经实现用地规划许可证半天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一天办理、竣工核实两天办理,做到了工业项目审批“见字签字,见章盖章”。2020年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结果公告,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全省98家)中第五名,已连续三年位列前五。目前正起草制定界首市关于加快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深化开展“四送一服双联”“进访惠聚”“三个在企”“企业家沙龙”等活动,研发企业需求智慧数据平台,建立“四送一服”专员、金融服务专班、企业对接专门团队“三专”机制,精准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进企业参与政策制定,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体制改革深入。被安徽省列入第二批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开发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2019年7月1日国家金库界首高新区国库正式获批。高新区下辖平台公司(界首市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徽省率先成立科技业务部,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入新型政银担体系的同时实行联动分保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界首市分公司。2019年12月成立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首个在异地设立离岸科创中心的县级市。目前北京、南京、深圳、合肥离岸科创中心正加速筹建中。稳步推进省级开发区赋权工作。2020年12月18日,以界首市人民政府名义下文,依法赋予界首高新区77项经济管理权限,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8项,其他权力事项49项。成效广受肯定。高新区先后斩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阜阳界首高新区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等21项国家级荣誉;荣获省首批创业基地、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省医养结合示范园区等省级荣誉称号10余项。界首高新区管委会通过省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安徽省160多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高新区连续4年进入考核前14强,获省政府表彰。坚持“以升促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有望近期获批,届时将成为周边近80个县市区、近6000万人口范围内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展望未来,界首高新区将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十四五”规划,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机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国家高新区“科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以“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凝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构筑开放共享新高地。161896758144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161896758144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a5781fd95cf29db8aac05b494e8cba3u5.jpg
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于2016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界首经济开发区更名设立,总体规划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个科技园、9个双创园和融城高新投资集团、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家融资服务平台。目前高新区已入驻规上企业27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9家。区位优势明显。高新区坐落于长三角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交汇、素有“小上海”之称的中原古驿站界首市。界首交通便捷,沙颍河、泉河两条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宁洛高速、漯阜铁路穿城而过;通用机场选址城北,已开工建设;郑合高铁设站城南,正式开通,拥有始发上海、合肥等地十个班次,是全国为数不多开通高铁始发站的县级城市。 功能设施完善。围绕 “品质慢城 乐居界首”城市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指导建设的发展思路,高标准编制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坚持融城入园、特色定位、高标准建设,以融城大道、养城大道为主干道,规划两纵六横的产业发展环线,实施总投资28.3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高新区建成区域已全部实现“七通一平”,园区公共服务机构及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特色鲜明。高新区现已形成了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导、以营养健康和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一主双优”的产业格局。构建了1个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为重点的科创城,5个主导产业鲜明、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科技园,9个为科技园作产业配套的双创园的“159”空间发展格局。循环经济领域已形成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铝基复合材料和再生高分子材料三大优势细分产业。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27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之一,且位列省2019年度考评第一位。循环经济全国品牌、营养健康产业区域品牌、纺织服装产业地区品牌、粮食机械行业品牌等“四大品牌”已初步打响。2020年6月20日,省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界首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举行。2021年2月18日,加快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暨2021年全省第二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阜阳分会场)在界首高新区东城科技园举行。双创氛围浓厚。以建设创新高地、创业福地为目标,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27家,获批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2家。获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2个,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先后有23个企业项目进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其中获得全国新材料组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空间1个。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拥有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专利代理机构,1家省级公共检测平台。设立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首个在上海市设立离岸科创中心的县级市。北京、南京、深圳、合肥离岸科创中心正在筹建之中。保障措施有力。设立11亿元界首融城高新技术基金、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亿元科技创新引导资金、2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3000万元科技担保基金等,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支撑。设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累计聘请10位院士作为界首科技发展顾问。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家,其中4家获得省高层次人才团队A类支持。因引进人才管理服务工作走在前列,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入选安徽省引才奖补平台,1家企业入选安徽省引才资助单位。建立安徽省首个县级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投入运营集环保、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安全生产、项目申报等功能为一体的园区智能综合信息系统。营商环境优化。高新区立足扮演服务型角色,坚持以企业服务为中心,以政策服务为重点,以“企业需要时,我们近在眼前;企业不需要时,我们远在天边”为理念,做到支持不指导、帮忙不添乱,确保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企业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工作机制、减少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最好不见面”。目前已经实现用地规划许可证半天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一天办理、竣工核实两天办理,做到了工业项目审批“见字签字,见章盖章”。2020年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结果公告,安徽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全省98家)中第五名,已连续三年位列前五。目前正起草制定界首市关于加快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努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深化开展“四送一服双联”“进访惠聚”“三个在企”“企业家沙龙”等活动,研发企业需求智慧数据平台,建立“四送一服”专员、金融服务专班、企业对接专门团队“三专”机制,精准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进企业参与政策制定,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体制改革深入。被安徽省列入第二批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开发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2019年7月1日国家金库界首高新区国库正式获批。高新区下辖平台公司(界首市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徽省率先成立科技业务部,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入新型政银担体系的同时实行联动分保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省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界首市分公司。2019年12月成立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来首个在异地设立离岸科创中心的县级市。目前北京、南京、深圳、合肥离岸科创中心正加速筹建中。稳步推进省级开发区赋权工作。2020年12月18日,以界首市人民政府名义下文,依法赋予界首高新区77项经济管理权限,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8项,其他权力事项49项。成效广受肯定。高新区先后斩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阜阳界首高新区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等21项国家级荣誉;荣获省首批创业基地、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省医养结合示范园区等省级荣誉称号10余项。界首高新区管委会通过省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安徽省160多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高新区连续4年进入考核前14强,获省政府表彰。坚持“以升促建”,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有望近期获批,届时将成为周边近80个县市区、近6000万人口范围内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展望未来,界首高新区将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十四五”规划,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机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国家高新区“科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以“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凝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构筑开放共享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