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ipRTL9GE0作者:赵鹏hope.huanqiu.comarticle卞成刚:读到抱着书睡着的感觉最开心/e3pmh4858/ekr3m9a4m【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赵鹏】如果把你的职业生涯写成一本书,你会怎么写?1988年刚加入英特尔的时候,好多人都预言说卞成刚做不了6个月就会走。但他打破了这一预言,现在已经成为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的副总裁了。“刚到英特尔工作,自己感到文化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工作的强度、遇到的挑战也非常大。”卞成刚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刚到英特尔任职IT经理,做出的第一份计划就受到“挑战”。而在职业生涯的众多“挑战”过后,回首望去,卞成刚通过自身的职业生涯经历和对企业的理解,慢慢地有了写书的想法,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帮助别人的书。人生如书 书如人生都说人生如书,书如人生,卞成刚对于自己职业生涯只提了一点建议,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这是做一个好人或做一家好企业的基本前提。和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卞成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长途飞机上阅读,他认为那样最不会被打断,想读多久就读多久,读到抱着书睡着的感觉最开心。而对于书的品类,卞成刚读书比较杂,以前更喜欢读些管理类、历史类和人工智能类的书籍,现在经常读些宏观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化再思考等主题的书籍。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最近这几年给他感触较深的有两本书,一本是施展老师的《枢纽》,另一本是尤瓦尔的《21世纪的21堂课》。施展老师对中国历史的新视角让人们悟到了格局的重要性,而尤瓦尔对21世纪人类挑战的分析也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除了上面提到的《枢纽》和《21世纪的21堂课》,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和德国作家克劳斯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也是每次阅读都有心得的那种书。讲好中国故事求同存异英特尔公司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就在中国建立了工厂,至今已有20多年。如何成功实现全球化?英特尔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做参考。卞成刚创作的《求同存异:英特尔在中国生产之旅的探索与思考》一书,正是结合亲身实践,用轻松自在的语言,分享了企业全球化的管理思想——求同存异,认为在互相尊重并欣赏差异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实现员工满意,绩效卓越。相信英特尔在中国求同存异的成功之路,能够为更多企业和管理者借鉴。本书的意义有几个方面:一是尽力讲好中国故事,因为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舞台上的一支活跃力量,但一直带着面纱,本书是把外资企业的真实故事呈现给读者,为中国的文化自信增添多元性;二是我二十多年在外资企业中带领中国团队翻山越岭,经历了许许多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甚至误会,只有求同存异才能达成平衡,走出困局,希望这本书对更多人有启迪作用;三是我本人想回馈社会的初心,我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把我的探索、反思和心得分享出来,希望是在文化层面为社会做点贡献。希望阅读能来带共鸣和激励卞成刚认为不同的人群阅读时会有不同的视角、理解和心得。对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读者,也许会有很多共鸣的场景和激励;对在正走向全球的中资企业的读者,也许可以触发他们对挑战的深度思考;对在大学和研究所的学者,也许可以给他们更多鲜活的案例;对在政府相关机构的领导们, 也许可以带给他们一个新的视角来更多了解外资企业;当然,对正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也许《求同存异》一书能带给他们择业的憧憬和思考。165068874291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文雯环球网165068874291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1c92e56c48dbe43ef7e0ea2b2ec20a8fc5.jpg{"email":"wenwen@huanqiu.com","name":"文雯"}
【环球网公益频道 记者 赵鹏】如果把你的职业生涯写成一本书,你会怎么写?1988年刚加入英特尔的时候,好多人都预言说卞成刚做不了6个月就会走。但他打破了这一预言,现在已经成为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的副总裁了。“刚到英特尔工作,自己感到文化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工作的强度、遇到的挑战也非常大。”卞成刚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刚到英特尔任职IT经理,做出的第一份计划就受到“挑战”。而在职业生涯的众多“挑战”过后,回首望去,卞成刚通过自身的职业生涯经历和对企业的理解,慢慢地有了写书的想法,一本真正意义上能帮助别人的书。人生如书 书如人生都说人生如书,书如人生,卞成刚对于自己职业生涯只提了一点建议,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这是做一个好人或做一家好企业的基本前提。和大多数成功人士一样,卞成刚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长途飞机上阅读,他认为那样最不会被打断,想读多久就读多久,读到抱着书睡着的感觉最开心。而对于书的品类,卞成刚读书比较杂,以前更喜欢读些管理类、历史类和人工智能类的书籍,现在经常读些宏观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化再思考等主题的书籍。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最近这几年给他感触较深的有两本书,一本是施展老师的《枢纽》,另一本是尤瓦尔的《21世纪的21堂课》。施展老师对中国历史的新视角让人们悟到了格局的重要性,而尤瓦尔对21世纪人类挑战的分析也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除了上面提到的《枢纽》和《21世纪的21堂课》,英特尔公司前董事长格鲁夫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和德国作家克劳斯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也是每次阅读都有心得的那种书。讲好中国故事求同存异英特尔公司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就在中国建立了工厂,至今已有20多年。如何成功实现全球化?英特尔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做参考。卞成刚创作的《求同存异:英特尔在中国生产之旅的探索与思考》一书,正是结合亲身实践,用轻松自在的语言,分享了企业全球化的管理思想——求同存异,认为在互相尊重并欣赏差异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实现员工满意,绩效卓越。相信英特尔在中国求同存异的成功之路,能够为更多企业和管理者借鉴。本书的意义有几个方面:一是尽力讲好中国故事,因为外资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舞台上的一支活跃力量,但一直带着面纱,本书是把外资企业的真实故事呈现给读者,为中国的文化自信增添多元性;二是我二十多年在外资企业中带领中国团队翻山越岭,经历了许许多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甚至误会,只有求同存异才能达成平衡,走出困局,希望这本书对更多人有启迪作用;三是我本人想回馈社会的初心,我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把我的探索、反思和心得分享出来,希望是在文化层面为社会做点贡献。希望阅读能来带共鸣和激励卞成刚认为不同的人群阅读时会有不同的视角、理解和心得。对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读者,也许会有很多共鸣的场景和激励;对在正走向全球的中资企业的读者,也许可以触发他们对挑战的深度思考;对在大学和研究所的学者,也许可以给他们更多鲜活的案例;对在政府相关机构的领导们, 也许可以带给他们一个新的视角来更多了解外资企业;当然,对正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也许《求同存异》一书能带给他们择业的憧憬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