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xkGTrjIbi health.huanqiu.comarticle人物|肿瘤专家邵康:与智商情商相比,健商更重要/e3pmt7dq2/e3pn6edle不用细想,我们多数人都能轻易数出几个身边患癌的病人,直接的,或间接的。有种说法是:“只要你活得足够长,早晚会被癌症找上。”可见,漫漫人生,癌症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这个不知何时敲门的“不速之客”?对于已被“光临”的病人,又该如何与肿瘤抗争? 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于今年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邵康。他认为,对于病人,最重要的是要信任医生,这样才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无论抗癌还是防癌,生活快乐都非常重要。邵康还提到了一个不常被提及的概念——健商,“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智慧以及对健康的态度,与智商、情商相比,健商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理解生命,热爱生活,懂得对健康的维护与投资,才能让生命更有质量。” 经历过最难最危险的手术,就像爬山,成功登顶之后, 再碰到任何比它低的山,会信心十足 从武汉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后,邵康已在肿瘤医院工作了近20年。之所以选择胸外科,是因为年轻时的邵康喜欢挑战自我,胸外科手术在所有手术当中难度最高、风险最大,而且当地两个高发的肺癌、食管癌都是胸外科疾病。邵康说:“外科能通过手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痛苦,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至今做了多少台手术,已难以计算。“对于那些成功的手术,不会有太多印象。而对那些非常疑难的或者极度危险的,甚至一些教训,永远都难忘记。”邵康向记者讲述了一台“惊心动魄”的手术:那是一个30多岁长年在新疆打工的小伙子,两年前施工时受伤,左腿粉碎性骨折,半年前取完钢板。后来不明原因出现喘不上气的症状,而且越来越重。“当地医院怀疑是气管肿瘤,因为治不了,就紧急赶来北京。然而,找遍北京几乎所有规模较大医院胸外科专家,都说肿瘤太大,手术没法做。没过多久,他感觉吸气呼气越来越困难,濒临死亡之际, 被人紧急送往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可惜也没办法,只能急诊在气管镜下将气管内几乎要完全堵死的肿瘤用激光灼开一个小洞,暂时缓解了窒息风险。” 之后经人介绍,他来到医科院肿瘤医院找到邵康。邵康发现,那个肿瘤长在气管的最下端,已经累及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这个位置的手术是最难做的,既要切气管,还要切左右主支气管。由于肿瘤长达3.5cm,切完后可能因为张力过大,很难接上,而切少了很容易复发。由于这种肿瘤对放化疗都不敏感,因此手术可能是唯一的获救手段。” 邵康深感责任重大,如若放手,病人必死无疑。而若手术,风险极大,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术后若出现并发症,每天在ICU的费用至少在一万以上,而病人家属为凑钱治病甚至打算将老家房子卖掉。邵康说:“作为国家顶级的胸外科室,对于这种疑难手术,如果我们选择不做,那病人就真的没希望了。” 生死当前,邵康决定为患者放手一搏。手术前,邵康做了各种简易模型,在家反复练习在不切肺(切了会方便吻合,但病人将来很可能无法干重活)的情况下还能完成完整切除肿瘤的手术方式。但当一切就绪,准备手术时,麻醉出现问题——因为这样的病人在全麻给药后很可能出现气管塌陷,出现因氧气无法供应而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这就要求必需在清醒状态下麻醉插管。 “我只好利用个人关系,找到麻醉科最擅长气管手术麻醉的王志强教授,几番动员之后,他欣然接受了。” 手术终于如期进行,但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切了4.1cm的气管及相连的左右主支气管后,虽然进行了彻底的肺松解,但仍然发现左右支气管和气管距离太长,张力太大拉不到一起了。” 邵康当时是真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急中生智,让麻醉师把病人的头部尽可能弯曲,“这样颈段的气管下移,刚好能对上。”终于顺利完成了术前设计并反复练习过的吻合。但手术后邵康更加担心,“就怕吻合口张力大,一旦撑开,病人可能瞬间死亡。我虽然已经把他的下巴跟胸部缝到一块儿,同时还请骨科专家专门做了固定头部使其保持弯曲的支架,但还是怕万一。那几天晚上睡觉都紧张,生怕来电话说病人不行了。” 1天、2天、3天,直到一个礼拜之后,邵康才稍微放松了点。好在病人术后呼吸一下变得通畅,没有任何发热、气短不适等症状,“安全起见,一直到21天后,我才把缝在病人下巴的固定线拆开,取下固定体位的支架。这时,病人如释重负,手术终于成功。” 令邵康感到更为欣慰的是,病人因为术后恢复顺利,没住ICU,手术最为关键的吻合操作完全手工完成,家属出院结账时,总费用才二万九。这让家境困难的病人及家属难以相信。如今,这个病人距离术后已满三年,重返工作岗位,再次挑起家庭的大梁,逢年过节总会给邵康发来报告平安的消息。 “成功完成这样的一台手术,对于任何一位医生而言,无疑都会有巨大的成就感。”邵康说:“我觉得自己挑战了对我而言最难最危险的一台手术。这种手术,就像爬山,成功登顶之后,再碰到任何比它低的山,就会信心十足。” 其实,每一位医生的成长都是在无数成功病例中积累经验,在无数惨痛教训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不断挑战中成长成熟。但疑难手术毕竟结局难料,尤其是当面临医患关系紧张之际,医务人员要想迎难而上,更是需要付出巨大勇气。 信任是治疗急危重症的最佳良方 所有的病人都希望大夫给予最好的治疗和最大程度的关照,尤其是罹患急危重症,面临生死之际,更是需要病人及家属做出正确抉择。但是当今社会,医疗资源并不充裕。各类虚假广告、各种谣言与伪科学信息泛滥成灾,病人难辨真伪,轻则被骗钱财,重则赔上性命。 “其实,疾病是病人和医生共同面对的敌人。医生水平有高有低,但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把病人疾病治好。面临重疾,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首先是医患之间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邵康说:“很多情况下,由于医患之间缺少信任,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当面临生死抉择时刻,这种信任可能救人性命。譬如上面那个案例,医生若是担心手术失败,对自己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病人若是担心风险太大,不敢手术,那结局可想而知。” 邵康介绍,这些年,门诊会经常碰到特别“懂行”的病人或家属。他们事先在网上查找并学习了很多医学信息,到了医院处处质疑,生怕医生“坑”了自己。比如晚期癌症病人不愿做CT检查,因为担心会有辐射。又如说出一大堆连他自己都没搞清楚的医学专业名词,但当医生稍微深入询问时他又完全不懂。“由于缺少对医生专业素养的敬重与信任,你就得花很多时间去做解释工作,但医生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 邵康出诊时,一上午要看40个病人,可以说是寸秒寸金,实在无暇对每位病人的每个问题都能做到详尽解答。“对病人而言,如果您觉得被医生一两句话‘打发’了,您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这说明您没啥事儿。而后面有很多复杂的病人,可能要花10分钟20分钟去给他把治疗方案定下来。” 邵康强调医患相互信任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共同承担风险,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医疗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够包治百病。个别病人或家属就诊时会偷偷拿手机录音录像,有时你说的宽慰病人的话,很可能成为将来出现纠纷时的‘罪证’。” 邵康坦言,病人不信任医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医生,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全身心为病人着想,让每一位病人得到最好的救助,才能在病人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才能得到更多病人的信任。 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看得病的“人”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癌症的诊疗方法日新月异。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现已变成了常见病和慢性病。尽管如此,当病人得知自己被确诊癌症时,仍会受到相当大打击。很多家属想方设法隐瞒病情,但作为医生,是否需要如实告知病人病情呢? 在邵康眼里,告知病人病情是门艺术,只有取得患者充分信任,医生才能全身心投入治疗中去。年轻时的邵康以为,医生只要尽心尽力把病治好就可以了,但他后来发现,光会治病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医生不仅要会看具体的“病”,还要学会看得病的 “人”。治病不仅要让病人活得长,还要让病人活得有尊严,有质量。“比如前面那个罹患严重气管肿瘤的病人,全家靠他打工养家糊口,手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手术还不能出现并发症,因为一旦出现并发症,即便将来恢复了,病人也因面临巨额欠款和术后体力不支而难以为继。因而,医生制定医疗方案时,不仅仅从医疗专业角度,还一定要从病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权衡利弊,全面考量,共同做出最佳选择。” 正因为每天都面临这样的挑战,邵康更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情。在他眼中,手术如同艺术创作,“让病人快速康复、疼痛轻、切口美观、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就是对我创作的最佳褒奖。将简单手术做得美观漂亮、将疑难手术做得安全顺畅是追求外科技术的最高境界。” 邵康称,现在医生都要接受人文医学的熏陶与训练,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还涉及人文及社会科学,“现代医学强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就是要求医生不仅会看具体的‘病’,还要学会看得病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那么,对于确诊了癌症要不要直接告诉病人,邵康表示,要因人而异:“其实每个人都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权利,是不能剥夺的。但对于有些病人,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疾病的巨大恐惧,确实需要考虑其承受能力。几年前我老家的一位病人,当地诊断是肺癌,要来北京手术。我给他约好了门诊,但在病人来京前不到一周时,他去世了,经询问才知道是‘吓死了’。因此,对一些心理素质很差的病人,要逐步地、一点一点地给他透露,让他有个接受并建立治病信心的过程。” 邵康称,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原来很多的不治之症,现在基本都有了较好解决方案,癌症正在逐渐变成一种慢性病,“早期癌症基本上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中晚期通过综合治疗,也有相当部分病人能够治愈。” 生活快乐非常重要,国内对于生死观的教育是欠缺的 那么,如何防止癌症找上门来? 邵康强调,体检最为重要。他说癌症就如坏人,坏人干坏事总是偷偷摸摸,让人不知不觉中损失巨大,甚至丢了性命。癌症也一样,绝大多数癌症早期没有症状,不痛不痒,甚至有些癌症到了中晚期也没明显症状。因此,平时即便自我感觉良好也应定期体检,只有这样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几乎所有的癌症都能早期发现。比如通过低剂量螺旋CT,就可以筛查发现很早期的肺癌。最近这两年在新冠肺炎的筛查中,由于很多人做了CT,意外发现了早期肺癌,对他们而言也是件幸事。” 近十年来,肺癌发病方面出现了新情况,中年女性患肺癌的病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这些人往往并没有直接吸烟或其它不良嗜好。 邵康认为,癌症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外,可能还与情绪因素有很大关系。他说现代社会,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癌症也一样:“工作压力大、同事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以及一些变故,对人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往往伤及免疫系统,若再加上环境的因素,就很容易引癌上身。所以保持乐观情绪和生活快乐非常重要。在生命面前,纵是拥有金山银山,如果身患重疾,那又有什么意义?” 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在走向死亡。邵康认为,国内对于生死观的教育是欠缺的。“大家觉得活得越长越好,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其实生命的质量也一样重要。比如晚期癌症病人,全身衰竭,如果已经脑死亡,基本上没有再醒来的可能。家属花巨额资金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摧残。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无论对病人自身还是家属都是一种解脱。有些重症病人在清醒时会嘱托家属一旦意识丧失,成植物人了,就放弃抢救。” 最后,邵康专门强调了 “健商”的重要,“现在大家强调情商、智商,但其实健商更为重要,因为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健商代表一个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智慧以及对待健康的态度。”良好的生活方式,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生命无常的坦然,面对嘈杂信息具备科学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一个人的健康举足轻重。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只有让生命更有价值,方不辜负这精彩人生旅程。 人物简介: 邵康,外科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肿瘤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民盟中国医学科学院支部主任委员、北京东城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 从事肺、食管、纵隔、胸膜及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近30年,尤其擅长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肺结节的微创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其理论知识深厚,外科技术精湛,加之曾有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基础,不仅手术切除率高,且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注重细节,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生存时间长,深受患者好评。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院校级课题20余项。 供图/邵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弓立芳 1652241739095责编:李青云北京青年报客户端165224173909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f19ce8e7468bd9b5bb006bd3ba2dbe51.jpeg
不用细想,我们多数人都能轻易数出几个身边患癌的病人,直接的,或间接的。有种说法是:“只要你活得足够长,早晚会被癌症找上。”可见,漫漫人生,癌症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这个不知何时敲门的“不速之客”?对于已被“光临”的病人,又该如何与肿瘤抗争? 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于今年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邵康。他认为,对于病人,最重要的是要信任医生,这样才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无论抗癌还是防癌,生活快乐都非常重要。邵康还提到了一个不常被提及的概念——健商,“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智慧以及对健康的态度,与智商、情商相比,健商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理解生命,热爱生活,懂得对健康的维护与投资,才能让生命更有质量。” 经历过最难最危险的手术,就像爬山,成功登顶之后, 再碰到任何比它低的山,会信心十足 从武汉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后,邵康已在肿瘤医院工作了近20年。之所以选择胸外科,是因为年轻时的邵康喜欢挑战自我,胸外科手术在所有手术当中难度最高、风险最大,而且当地两个高发的肺癌、食管癌都是胸外科疾病。邵康说:“外科能通过手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为病人解除痛苦,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至今做了多少台手术,已难以计算。“对于那些成功的手术,不会有太多印象。而对那些非常疑难的或者极度危险的,甚至一些教训,永远都难忘记。”邵康向记者讲述了一台“惊心动魄”的手术:那是一个30多岁长年在新疆打工的小伙子,两年前施工时受伤,左腿粉碎性骨折,半年前取完钢板。后来不明原因出现喘不上气的症状,而且越来越重。“当地医院怀疑是气管肿瘤,因为治不了,就紧急赶来北京。然而,找遍北京几乎所有规模较大医院胸外科专家,都说肿瘤太大,手术没法做。没过多久,他感觉吸气呼气越来越困难,濒临死亡之际, 被人紧急送往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可惜也没办法,只能急诊在气管镜下将气管内几乎要完全堵死的肿瘤用激光灼开一个小洞,暂时缓解了窒息风险。” 之后经人介绍,他来到医科院肿瘤医院找到邵康。邵康发现,那个肿瘤长在气管的最下端,已经累及隆突及右主支气管。“这个位置的手术是最难做的,既要切气管,还要切左右主支气管。由于肿瘤长达3.5cm,切完后可能因为张力过大,很难接上,而切少了很容易复发。由于这种肿瘤对放化疗都不敏感,因此手术可能是唯一的获救手段。” 邵康深感责任重大,如若放手,病人必死无疑。而若手术,风险极大,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术后若出现并发症,每天在ICU的费用至少在一万以上,而病人家属为凑钱治病甚至打算将老家房子卖掉。邵康说:“作为国家顶级的胸外科室,对于这种疑难手术,如果我们选择不做,那病人就真的没希望了。” 生死当前,邵康决定为患者放手一搏。手术前,邵康做了各种简易模型,在家反复练习在不切肺(切了会方便吻合,但病人将来很可能无法干重活)的情况下还能完成完整切除肿瘤的手术方式。但当一切就绪,准备手术时,麻醉出现问题——因为这样的病人在全麻给药后很可能出现气管塌陷,出现因氧气无法供应而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这就要求必需在清醒状态下麻醉插管。 “我只好利用个人关系,找到麻醉科最擅长气管手术麻醉的王志强教授,几番动员之后,他欣然接受了。” 手术终于如期进行,但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切了4.1cm的气管及相连的左右主支气管后,虽然进行了彻底的肺松解,但仍然发现左右支气管和气管距离太长,张力太大拉不到一起了。” 邵康当时是真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急中生智,让麻醉师把病人的头部尽可能弯曲,“这样颈段的气管下移,刚好能对上。”终于顺利完成了术前设计并反复练习过的吻合。但手术后邵康更加担心,“就怕吻合口张力大,一旦撑开,病人可能瞬间死亡。我虽然已经把他的下巴跟胸部缝到一块儿,同时还请骨科专家专门做了固定头部使其保持弯曲的支架,但还是怕万一。那几天晚上睡觉都紧张,生怕来电话说病人不行了。” 1天、2天、3天,直到一个礼拜之后,邵康才稍微放松了点。好在病人术后呼吸一下变得通畅,没有任何发热、气短不适等症状,“安全起见,一直到21天后,我才把缝在病人下巴的固定线拆开,取下固定体位的支架。这时,病人如释重负,手术终于成功。” 令邵康感到更为欣慰的是,病人因为术后恢复顺利,没住ICU,手术最为关键的吻合操作完全手工完成,家属出院结账时,总费用才二万九。这让家境困难的病人及家属难以相信。如今,这个病人距离术后已满三年,重返工作岗位,再次挑起家庭的大梁,逢年过节总会给邵康发来报告平安的消息。 “成功完成这样的一台手术,对于任何一位医生而言,无疑都会有巨大的成就感。”邵康说:“我觉得自己挑战了对我而言最难最危险的一台手术。这种手术,就像爬山,成功登顶之后,再碰到任何比它低的山,就会信心十足。” 其实,每一位医生的成长都是在无数成功病例中积累经验,在无数惨痛教训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不断挑战中成长成熟。但疑难手术毕竟结局难料,尤其是当面临医患关系紧张之际,医务人员要想迎难而上,更是需要付出巨大勇气。 信任是治疗急危重症的最佳良方 所有的病人都希望大夫给予最好的治疗和最大程度的关照,尤其是罹患急危重症,面临生死之际,更是需要病人及家属做出正确抉择。但是当今社会,医疗资源并不充裕。各类虚假广告、各种谣言与伪科学信息泛滥成灾,病人难辨真伪,轻则被骗钱财,重则赔上性命。 “其实,疾病是病人和医生共同面对的敌人。医生水平有高有低,但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把病人疾病治好。面临重疾,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首先是医患之间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邵康说:“很多情况下,由于医患之间缺少信任,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而当面临生死抉择时刻,这种信任可能救人性命。譬如上面那个案例,医生若是担心手术失败,对自己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病人若是担心风险太大,不敢手术,那结局可想而知。” 邵康介绍,这些年,门诊会经常碰到特别“懂行”的病人或家属。他们事先在网上查找并学习了很多医学信息,到了医院处处质疑,生怕医生“坑”了自己。比如晚期癌症病人不愿做CT检查,因为担心会有辐射。又如说出一大堆连他自己都没搞清楚的医学专业名词,但当医生稍微深入询问时他又完全不懂。“由于缺少对医生专业素养的敬重与信任,你就得花很多时间去做解释工作,但医生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 邵康出诊时,一上午要看40个病人,可以说是寸秒寸金,实在无暇对每位病人的每个问题都能做到详尽解答。“对病人而言,如果您觉得被医生一两句话‘打发’了,您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这说明您没啥事儿。而后面有很多复杂的病人,可能要花10分钟20分钟去给他把治疗方案定下来。” 邵康强调医患相互信任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共同承担风险,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医疗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够包治百病。个别病人或家属就诊时会偷偷拿手机录音录像,有时你说的宽慰病人的话,很可能成为将来出现纠纷时的‘罪证’。” 邵康坦言,病人不信任医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医生,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全身心为病人着想,让每一位病人得到最好的救助,才能在病人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才能得到更多病人的信任。 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看得病的“人”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癌症的诊疗方法日新月异。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现已变成了常见病和慢性病。尽管如此,当病人得知自己被确诊癌症时,仍会受到相当大打击。很多家属想方设法隐瞒病情,但作为医生,是否需要如实告知病人病情呢? 在邵康眼里,告知病人病情是门艺术,只有取得患者充分信任,医生才能全身心投入治疗中去。年轻时的邵康以为,医生只要尽心尽力把病治好就可以了,但他后来发现,光会治病的医生不是好医生。医生不仅要会看具体的“病”,还要学会看得病的 “人”。治病不仅要让病人活得长,还要让病人活得有尊严,有质量。“比如前面那个罹患严重气管肿瘤的病人,全家靠他打工养家糊口,手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同时,手术还不能出现并发症,因为一旦出现并发症,即便将来恢复了,病人也因面临巨额欠款和术后体力不支而难以为继。因而,医生制定医疗方案时,不仅仅从医疗专业角度,还一定要从病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权衡利弊,全面考量,共同做出最佳选择。” 正因为每天都面临这样的挑战,邵康更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情。在他眼中,手术如同艺术创作,“让病人快速康复、疼痛轻、切口美观、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就是对我创作的最佳褒奖。将简单手术做得美观漂亮、将疑难手术做得安全顺畅是追求外科技术的最高境界。” 邵康称,现在医生都要接受人文医学的熏陶与训练,医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还涉及人文及社会科学,“现代医学强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就是要求医生不仅会看具体的‘病’,还要学会看得病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那么,对于确诊了癌症要不要直接告诉病人,邵康表示,要因人而异:“其实每个人都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权利,是不能剥夺的。但对于有些病人,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疾病的巨大恐惧,确实需要考虑其承受能力。几年前我老家的一位病人,当地诊断是肺癌,要来北京手术。我给他约好了门诊,但在病人来京前不到一周时,他去世了,经询问才知道是‘吓死了’。因此,对一些心理素质很差的病人,要逐步地、一点一点地给他透露,让他有个接受并建立治病信心的过程。” 邵康称,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原来很多的不治之症,现在基本都有了较好解决方案,癌症正在逐渐变成一种慢性病,“早期癌症基本上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中晚期通过综合治疗,也有相当部分病人能够治愈。” 生活快乐非常重要,国内对于生死观的教育是欠缺的 那么,如何防止癌症找上门来? 邵康强调,体检最为重要。他说癌症就如坏人,坏人干坏事总是偷偷摸摸,让人不知不觉中损失巨大,甚至丢了性命。癌症也一样,绝大多数癌症早期没有症状,不痛不痒,甚至有些癌症到了中晚期也没明显症状。因此,平时即便自我感觉良好也应定期体检,只有这样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几乎所有的癌症都能早期发现。比如通过低剂量螺旋CT,就可以筛查发现很早期的肺癌。最近这两年在新冠肺炎的筛查中,由于很多人做了CT,意外发现了早期肺癌,对他们而言也是件幸事。” 近十年来,肺癌发病方面出现了新情况,中年女性患肺癌的病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这些人往往并没有直接吸烟或其它不良嗜好。 邵康认为,癌症除了环境和遗传因素外,可能还与情绪因素有很大关系。他说现代社会,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癌症也一样:“工作压力大、同事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以及一些变故,对人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往往伤及免疫系统,若再加上环境的因素,就很容易引癌上身。所以保持乐观情绪和生活快乐非常重要。在生命面前,纵是拥有金山银山,如果身患重疾,那又有什么意义?” 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在走向死亡。邵康认为,国内对于生死观的教育是欠缺的。“大家觉得活得越长越好,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其实生命的质量也一样重要。比如晚期癌症病人,全身衰竭,如果已经脑死亡,基本上没有再醒来的可能。家属花巨额资金维持他的呼吸心跳,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摧残。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无论对病人自身还是家属都是一种解脱。有些重症病人在清醒时会嘱托家属一旦意识丧失,成植物人了,就放弃抢救。” 最后,邵康专门强调了 “健商”的重要,“现在大家强调情商、智商,但其实健商更为重要,因为健康是一切的前提。健商代表一个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智慧以及对待健康的态度。”良好的生活方式,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生命无常的坦然,面对嘈杂信息具备科学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一个人的健康举足轻重。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只有让生命更有价值,方不辜负这精彩人生旅程。 人物简介: 邵康,外科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肿瘤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民盟中国医学科学院支部主任委员、北京东城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 从事肺、食管、纵隔、胸膜及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近30年,尤其擅长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肺结节的微创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其理论知识深厚,外科技术精湛,加之曾有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基础,不仅手术切除率高,且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注重细节,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生存时间长,深受患者好评。发表或参与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院校级课题20余项。 供图/邵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