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
首都华沙是波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516.9平方公里,人口约171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波兰第一大城市,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市内草坪绿地遍布,市郊森林环绕,有“绿色之都”美誉。
华沙波兰语为Warszawa,相传由一对恋人的名字华尔西(Wars)和沙娃(Zawa)组成。华沙始终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境外的游客。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学宫顶端,眺望四周,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华沙美景一览无余。
华沙有波兰科学院、华沙大学(创立于1816年)、华沙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艺术陈列馆等文化设施。1927年和1935年分别开始举行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和小提琴比赛。华沙是全国交通中心,也是波兰和欧洲公路交通网的枢纽之一,还是波兰主要的航空港所在地。
华沙在公元10世纪已有居民点,15世纪初具城市规模。1596年成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冶金、化工、制药、食品、印刷等。
历史:
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始建于公元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在波兰语中,华沙为华尔沙娃,传说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华沙这座城市,后来简称为华沙。
1596年成为首都。十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工业部门繁多,以机械制造业最著,包括电机、精密机械、机床、飞机、汽车、农机等部门。化学(药品、塑料、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设有波兰科学院、许多研究机构和学会,全国最大的综合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经济:
华沙是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精密机械、车床等)、汽车、电机、制药、化学、纺织等,以电子、机电、食品为主。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
运输:
在市中心八公里处,是华沙费里德利基肖邦机场,不过在华沙这座城市,火车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在这里有好几个火车站,并且搭乘火车非常实惠,有弗罗茨瓦夫、格但斯克、波兹南、利沃夫以及基辅等城市的直达车。此外,这座城市还有两个汽车站,也可供乘客选择搭乘。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波兹南——320公里
弗罗茨瓦夫——350公里
格但斯克——350公里
利沃夫——380公里
基辅——765公里
哈尔科夫——1260公里
顿涅茨克——1610公里
足球:
在波兰足坛,华沙这座城市完全可以说是足球城,最著名足球俱乐部当属华沙莱吉亚,我国球员董方卓曾短暂效力该队。莱吉亚在华沙拥有众多球迷,该队历史上曾杀进欧洲冠军杯和欧洲优胜者杯半决赛。除了莱吉亚外,波罗尼亚队也有不少球迷,这两支球队均处于波兰顶级联赛,是一对死敌。
华沙莱吉亚:
昵称:士兵
建队时间:1916年
荣誉:波兰联赛冠军(8):1955年、1956年、1969年、1970年、1994年、1995年、2002年、2006年;波兰杯(13):1955年、1956年、1964年、1966年、1973年、1980年、1981年、1989年、1990年、1994年、1995年、 1997年、2008年
传奇球员:卡齐米德厄纳(1966年-1978年)
华沙波罗尼亚:
昵称:黑衣人
建队时间:1911年
荣誉:波兰联赛冠军(2):1946年和2000年;波兰杯冠军(2):1952年和2001年
传奇球员:瓦迪斯瓦夫-什切潘尼亚克(1926年-1948年)
华沙国家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无
地址:华沙Zieleniecka大街1号
2012年欧洲杯容量:53224人
跑道:无
交通工具:火车、巴士、电车
波兹南
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省首府,临瓦尔塔河,居大波兰平原的中心。全市面积261.3平方公里,578,900人(2002年)。居大波兰平原的中心,是波兰最大的工业、交通、文教和科研中心之一。工业部门众多,以机械制造(机床、轴承、机车车辆、精密机械等)为主,并有冶金、化学、橡胶、纺织等。
1921年起国际博览会定期在此举行。初建于公元九世纪,后曾为波兰首都。目前,波兹南正努力发展成为“东方的苏黎世”。是多条铁路干线会集点,公路枢纽,大河港,空运发达。道路交通系统往往被人们比作是经济发展的“血管”。波兹南的位置恰好处于传统贸易和交通线的交汇点上;往西可达巴黎,往东经华沙和柏林可达莫斯科,往南可达巴尔干半岛各国,往北经波罗的海可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铁路和公路的密集度是波兰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专门的建筑业、发达的服务网络、良好的教育和众多的研究机构令波兹南排在波兰经济的前列。
历史:
波兹南是波兰中西部城市,波兹南省首府,临瓦尔塔河,居大波兰平原的中心,曾是皇室所在地。18世纪末,波兰被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在第二次瓜分中,波兹南被划归普鲁土统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06年,拿破仑的到来使波兹南又重新获得了自由。遗憾的是,波兹南在1815年再次被维也纳国会强行划归普鲁士统治,并确定为波兹南公国的首都。普鲁士的统治持续了100多年,不过波兹南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在1918年的起义中赢得了胜利。
经济:
中世纪的波兹南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并在19世纪实现工业化,是波兰西部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此外,波兹南的食品加工、家具、汽车和运输以及物流业等都很发达。目前,波兹南正努力发展成为“东方的苏黎世”。
运输:
波兹南是多条铁路干线会集点,公路枢纽,大河港,空运发达。波兹南的位置恰好处于传统贸易和交通线的交汇点上;往西可达柏林、巴黎,往东经华沙可达莫斯科,往南可达巴尔干半岛各国,往北经波罗的海可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佛罗茨瓦夫——180公里
格但斯克——320公里
华沙——320公里
利沃夫——700公里
基辅——1120公里
哈尔科夫——1580公里
顿茨涅克——1930公里
足球:
波兹南莱赫队是波兹南地区最著名的球队,几十年来都由波兰国家铁路赞助。此外,较著名的还有瓦塔波兹南俱乐部以及奥林匹亚波兹南俱乐部。
波兹南莱赫队:
昵称:铁路工人 波兰语名称:KOLEJORZ [英语发音:co-lay-osh], [中文发音:客-乐-友-日]
成立时间:1922年
荣誉:波兰联赛(5)1983年,1984年,1990年,1992年,1993年,波兰杯(5)1982年,1984年,1988年,2004年,2009年
传奇球员:米罗斯瓦夫奥孔斯基(1977至1980年,1982年至1986年,1992年)
波兹南市政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波兹南莱赫
地址:5 / 7 Bulgarska,波兹南
2012年欧洲杯容量:42004 人
跑道:无
交通:巴士/电车
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波兰语:Gdańsk),德语称但泽(Danzig),是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省会,也是该国北部沿海地区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格但斯克市本身的面积是262平方千米。在20世纪,格但斯克附近新建了2座城市:索波特——国际休假胜地和文化中心;格丁尼亚——1920年代波兰新建的港口城市。这3座城市连同其郊区,在20世纪后期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都市圈,称为大格但斯克或三联市(Tricity)。
格但斯克的地形与波兰的大部分地区一样,为大面积开阔的平原;并且,由于地处维斯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这里的地势比波兰其他地方更为低平,海拔高度只有7—13米。附近分布着大片的沼泽、湿地。不过,在距离但格但斯克不远的图尔姆伯格(Turmberg),也有海拔达到331米的丘陵,那是波德平原的最高点,从成因看则属于典型的冰碛丘陵。格但斯克所濒临的波罗的海是一个大型内海,盐分极低,潮差极小,几乎从未发生过巨大的暴风浪。格但斯克附近地区的海岸类型属于沉积海岸,沿岸分布着众多的沙嘴、沙洲、沙丘和沙滩,可以满足大量海滨旅游者的需要。从20世纪后期开始,格但斯克附近的海平面平均已经上升了18.4厘米。波兰科学家忧虑,在100年内,波罗的海的海平面还将上升至少50厘米,由此可能造成灾难,波罗的海终将淹没格但斯克附近的湿地。格但斯克位于西风带,常年受到大西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因此虽然纬度很高,但气候类型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8℃,1月平均气温为-2.4℃,一月平均日最低气温为-3.4℃,如果与大致同纬度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地区,如中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相比,显然要温暖得多;而七月平均气温17.3℃,平均日最高气温为21.0℃,相当凉爽宜人。格但斯克的年均降雨日数高达162天,常常阴雨连绵,但年降水总量并不算太多,只有590毫米。降水以5—10月较为丰沛。
历史:
格但斯克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自从1308年条顿骑士团征服该市以后的六百多年间,它一直是德意志和波兰两大民族之间反复争夺的主要焦点。由于它控制了维斯瓦河的入海口,它是波兰最理想的出海口;同时它也是联结东普鲁士地区和德国大部分领土的咽喉要地。因此波德两国均将该市视为自己的生命线,每次战争之后,失去这座城市的一方引为奇耻大辱,积极备战,于是又引发下一次的战争。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社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将这里变成一个在国际联盟保护下的半独立的自由市。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却使得波德两国均无法满意。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格但斯克城几乎成为废墟,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被精心地重建起来,因此仍然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和魅力。1990年11月14日,亦即两德统一时,联邦德国与波兰签署二加四条约,德国宣布正式放弃对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所有由波兰管理的原德国领土的要求。至此,将近700年来对于格但斯克这座城市归属的长期争议才终于划上了句号。
经济:
位于格但斯克老城的海神波塞冬雕像今天的格但斯克,仍是一个重要的港口、贸易和工业城市,对于波兰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格但斯克,航运与贸易以及琥珀工业是这座城市最大的经济支柱,尤其是琥珀工业,格但斯克是琥珀加工作坊的主要集中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集散地。
运输:
格但斯克市区中心西14公里处,坐落着这座城市的莱赫瓦文萨机场,这座机场定期有发往华沙、法兰克福、慕尼黑和伦敦等航班。除了航空运输外,轮船也是这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每周均会有数次发往斯德哥尔摩等城市的轮船。此外,火车和巴士也十分便利,可以直达许多2012年欧洲杯举办城市。
距离2012年欧洲部其他场地
波兹南——320公里
华沙——350公里
弗洛茨瓦夫——500公里
利沃夫——730公里
基辅——1150公里
哈尔科夫——1610公里
顿涅茨克——1960公里
足球:
据记载,格但斯克足球是由利沃夫移民带来的,现在在这座城市,格但斯克莱赫亚是最有名的俱乐部。他们最辉煌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年代,曾夺得波兰杯冠军和超级杯冠军。
格但斯克莱赫亚:
昵称:白绿军团
建队时间:1945年
荣誉:波兰杯(1):1983年
传奇球员:罗曼-克林特(1953年-1967年)
格但斯克市政共和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格但斯克莱赫亚
地址:格但斯克80-530,Uczniowska大街28号
跑道:无
交通工具:铁路、电车和巴士
弗罗茨瓦夫
弗罗茨瓦夫是位于波兰西南部的下西里西亚省(Lower Silesia)的省会,坐落在奥德拉河(Odra)岸边,是连接波兰西、南部和东欧、北欧的交通要道的交汇点,已成为波兰的四大城市之一。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城内有很多哥特式的宗教建筑,历史可追溯到13-15世纪,Rynek和Solny广场是城市的中心地带,也是最繁华的地区。城内除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式及古典主义民房之外,源于14世纪的哥特式市镇大厅Sukiennice以及圣伊丽莎白的教区教堂也很值得一看;弗罗茨瓦夫的文化地位举足轻重,它的文化影响甚至对于整个欧洲都非常深远,夜晚是这座城市最光鲜亮丽的时候,为数众多的剧院内长期上演着经典的剧目,给人们带来了丰富而精彩的娱乐生活。
历史:
在10世纪,弗罗茨瓦夫奥得河上的座堂岛已经形成一个集市,是古代从莱比锡前往奥波莱、克拉科夫和基辅的贸易路线上的一个渡口。它最初是大摩拉维亚的属地,不久改属波希米亚。1241年蒙古侵略期间,大部分人口撤离该市,剩下的市民躲进了城堡。城市被蒙古人洗劫并烧毁,但是蒙古军队没有花时间围困城堡就离开了。1262年,重建起来的城镇被授予马格德堡权利,正式设立了市议会。
二战期间,弗罗茨瓦夫被德国占有,二战结束后,重新归还给波兰。由于二战原因,弗罗茨瓦夫几乎成为荒芜之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建完毕。1997年,该市遭遇奥得河大洪水,淹没了弗罗茨瓦夫1/3,破坏极其严重。2006年,弗罗茨瓦夫的百年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经济:
弗罗茨瓦夫传统上是西里西亚工业区的核心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德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最早发展起来的产业是亚麻和棉纺织业,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和煤炭资源作为动力。后来,铁路机车制造和电子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弗罗茨瓦夫的经济地位虽然不及二战以前,已经远远落后于昔日与之规模大致相当的慕尼黑或法兰克福,但在波兰,该市仍然属于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经济规模在波兰城市中仅次于首都华沙。
运输:
弗罗茨瓦夫市中心西南13公里处,坐落着哥白尼弗罗茨瓦夫机场,可以直达哥本哈根、奥斯陆、巴黎、布鲁塞尔、都柏林、斯德哥尔摩以及埃因霍温等城市,除此之外,该机场还有通往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的班机。除了航空运输外,火车和巴士也是这座城市重要交通工具。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波兹南——180公里
华沙——350公里
格但斯克——500公里
利沃夫——730公里
基辅——1150公里
哈尔科夫——1610公里
顿涅茨克——1960公里
足球:
弗罗茨瓦夫市唯一足球俱乐部是云格斯希隆斯克队,该队曾在1977年夺得波兰联赛冠军,也是云格斯希隆斯克队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最近一次重要冠军还要追溯到1987年,当时他们获得了波兰杯冠军。
云格斯希隆斯克队:
昵称:士兵们
建队时间:1947年
荣誉:波兰联赛冠军(1):1977年;波兰杯冠军(2):1976年和1987年。
传奇球员:雷萨德-塔拉谢维奇(1979年-1989年)
弗罗茨瓦夫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云格斯希隆斯克队
地址:弗罗茨瓦夫斯卡斯克大街4/7
2012年欧洲杯容量:40610人
跑道:无
交通工具:电车、巴士
基辅
乌克兰首都基辅(Kiev),坐落在乌克兰中部、第涅伯河两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2007年4月,基辅人口估计为270万人。面积825平方公里,主要工业为制造业、金属加工业、食品、轻工、化学、石化等,全市有1339座图书馆、12座剧院、23座博物馆、17所高等学校。乌克兰科学院以及其45个研究所,是乌克兰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这个充满安静祥和的城市历史悠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数百个街心花园和草坪,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基辅因而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名。
据官方考证,城市建于公元482年,是古代斯拉夫民族的文化中心之一,曾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中心,因而有“俄国城市之母”的称谓。全市分为10个行政区。市中心是旧城区,坐落在第聂伯河右岸,尽管旧城区的很多建筑为战后所建,但它仍保留着旧街道格局。市内的大部分历史建筑也都集中在这里,如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11世纪建,现为博物馆)等。旧城内外还有许多博物馆、剧院、公用楼、大百货商店。旧城北侧原是贸易和犹太人区,现为河港。南侧的彼切尔斯基区有乌克兰的许多主要建筑,如议会大厦等,建造于11世纪的佩切斯卡亚隐修院是前苏联历史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隐修院。
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区。住宅建筑群形成的单元(称“小区”)之间为公园和绿化带,包括乌克兰科学院的大型植物园和小型大学植物园。城市外围有数处森林公园。二战后,城市不断向第聂伯河左岸发展,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连接。基辅是前苏联的重要工业中心之一,工厂遍布全市,以市中心区以西和第聂伯河左岸最为集中。城内名胜古迹众多,索非亚教堂(十一世纪)、金门(十一世纪)彼切尔(洞穴)修道院(十世纪)等均为游人必到之处。
历史:
公元822年,第一个俄罗斯民族国家基辅罗斯在乌克兰的基辅建立。988年全市改宗东正教,往后两个世纪通过欧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被称为第聂伯河上的“帝王之城”。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国远征军攻占基辅,其后成为钦察汗国的一个重要城市。19世纪初俄国沙皇锐意发展工业,基辅成为乌克兰一带的领导城市。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基辅遂于翌年成为独立的乌克兰国家首都。1941年苏军败退,被纳粹德军占领。1943年苏军重临解放基辅。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政府授予基辅以“英雄城市”的称号和金星勋章、列宁勋章,表扬该市人民在战争中的勇敢和牺牲。1991年,基辅发生骚动,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该市成为乌克兰的首都。
经济:
现在是乌克兰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这里是乌克兰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中心,橡胶业、化肥、建材以及飞机制造是这个城市主要重工业。
运输:
基辅这座城市有两座几场,分别是国内航空公司Zhulyany(城市中心西南部八公里处)和Boryspil国际航空公司(城市中心东35公里),后者定期有去华沙、利沃夫、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的航班。在城市中心南三公里处,还有中心汽车站,可以低价承载游客到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此外,该城市还有较为发达的铁路网络。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哈尔科夫——500公里
利沃夫——550公里
顿涅茨克——750公里
华沙——800公里
弗罗茨瓦夫——1150公里
波兹南——1100公里
格但斯克-1130公里
足球:
基辅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足球城市,基辅迪纳摩是这里最出名的足球俱乐部,此外还有基辅阿森纳队等。在这个足球城市,共产生三个欧洲金球奖得主,分别是奥列格-布洛欣(1975年)、伊戈尔-别拉诺夫(1986年)和舍普琴科(2004年)。
基辅迪纳摩1927年建队,是前苏联和现今乌克兰联赛中重要一员,共获得2次优胜者杯和一次欧洲超级杯冠军。国内共获得13次乌克兰联赛冠军和9次乌克兰杯冠军。在前苏联时代,获得过13次苏联联赛冠军和9次苏联杯赛冠军。这家球队的传奇球员是奥列格-布洛欣,曾在1969年到1988年效力于此。
奥林匹克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无
地址:基辅Velyka Vasylkivska大街55号
2012年欧洲杯容量:63195人
跑道:有
交通工具:地铁、巴士、无轨电车
顿涅茨克
顿涅茨克(乌克兰语:Донецьк 俄语:Донецк)位於卡利米乌斯河上游,有运河与北顿涅茨河相连,是顿涅茨克州的首府,是乌克兰第五大的城市。於1917年建立的顿涅茨克市面积达381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13.17万。1869年,由哥萨克改名为顿涅茨克。全市共分9个行政区,由便利的电车及公车连接,航空运输及火车交通发达。由於该市蕴藏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乌克兰一个工业要塞。该市主要的工业有:煤炭、冶金、农业、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等。
历史:
顿涅茨克市是顿涅茨克州的省府,在历史上,这里以煤炭而闻名,曾是前苏联最大煤矿之一。1869年,威尔士商人约翰-休斯在该地区开始开采煤矿、大炼钢铁,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这里已成为乌克兰最大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是一座机械制造和化工相当发达的城市。
顿涅茨克原名叫尤兹夫卡,是当时在这里开采煤矿的威尔士商人约翰-休斯命名的,50年的时间里,让这座仅有城镇规模的地区发展成人数高达5万人的城市。1924年,尤兹夫卡改名叫斯大林诺,二战期间这里毁坏十分严重,城市人口一度降到17.5万。二战结束后,赫鲁晓夫将斯大林诺改名为现在的城市名顿涅茨克。
经济:
顿涅茨克一直以煤炭和钢铁为主,其他行业为辅的经济模式,周围兴建了17座煤矿,和5座钢铁厂矿。随着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后,顿涅茨克的经济逐渐走向多元化。
运输:
顿涅茨克国际机场在市中心北部八公里处,每日均有到基辅的航班,同时也有到特拉维夫、维也纳、雅典、伊斯坦布尔、慕尼黑、莫斯科以及拉尔纳克等定期航班。此外,汽车和火车也十分便利。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哈尔科夫——350公里
基辅——810公里
利沃夫——1340公里
华沙——1610公里
波兹南——1930公里
佛罗茨瓦夫——1960公里
格但斯克——1960公里
足球:
在顿涅茨克这座城市,有许多足球俱乐部,最著名的球队则是顿涅茨克矿工,该队曾在2008/09赛季获得欧洲联盟杯冠军。此外,在这座城市还有一家职业俱乐部,叫奥林匹克队,目前在乌克兰第三级别联赛。
顿涅茨克矿工队:
昵称:橙黑人、皮特曼人
成立时间:1936年
荣誉:欧洲联盟杯(1):2009年;乌克兰联赛冠军(4):2002年、2005年、2006年、2008年;乌克兰杯冠军(6):1995年、199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8年;苏联杯冠军(4):1961年、1962年、1980年、1983年。
传奇球员:维塔利-斯塔鲁欣(1973-1981)
顿巴斯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顿涅茨克矿工
地址:顿涅茨克83048,Cheluskintsev大街189e
2012年欧洲杯容量:50055人
跑道:无
交通:无轨电车、巴士、有轨电车
哈尔科夫
哈尔科夫是仅次于基辅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乌克兰东北部,面积303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该城于1656年建成,1917-1934年曾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哈尔科夫是乌克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前苏联时期,哈尔科夫的机械制造业在全苏联位居第三,仅次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哈尔科夫交通发达,是乌克兰主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市郊有大型飞机场,市内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哈尔科夫市中心有许多剧场、旅馆、餐厅、百货公司。许多重要工厂分布在东郊,北郊的公园、别墅和疗养院,主要街道是莫斯科大街。哈尔科夫的主要名胜有波克罗夫斯基大教堂(17世纪)、圣母安息大教堂(18世纪)、叶卡捷琳娜(18世纪,现为工业学院大楼)等。
历史:
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1655年建为要塞,18世纪中叶发展为俄罗斯南部重要的手工业和贸易中心。19世纪后半叶随附近煤田开发和铁路修筑,工业发展迅速。1918~1934曾为乌克兰首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严重破坏,战后重建。交通枢纽。工业以机械工业为主,食品工业和金属加工业亦很发达,此三者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5以上。动力供应依靠火电站,由舍别林卡气田输入天然气。有多条铁路和公路交汇于此。现在的哈尔科夫是哈尔科夫州的首府,是乌克兰最大的工业、交通中心。
经济:
前苏联时代,哈尔科夫是一个以生产军备物资的城市,随着需求量的减少,这座城市已经转型为生产适应涡轮机和多用途飞机。此外,这还是一座高科技城市,哈尔科夫这里有13所知名高校,有近10000名留学生,高科技产业也逐渐兴盛起来。
运输:
奥斯诺瓦国际机场位于哈尔科夫市中心南部八公里处,每日均有去基辅、莫斯科、维也纳和安塔利亚的航班。Pivdennyi Vokzal火车站也是这座城市最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在这里可以直达顿涅茨克、莫斯科、基辅以及利沃夫等城市。此外,在火车总站南一公里处有中央公共汽车站,7个小时即可抵达基辅波利斯比尔国际机场。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顿涅茨克——283公里
基辅——487公里
利沃夫——1042公里
华沙——1282公里
波兹南——1370公里
格但斯克——1300公里
弗罗茨瓦夫——1360公里
足球:
贵为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但这里的足球并不发达,根本无法与顿涅茨克和基辅相比。在哈尔科夫,梅塔里斯特是该市最有名气的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该队目前处于乌克兰顶级联赛。最美好时刻是1988年,他们在那年夺得苏联杯冠军;梅塔里斯特近年来一直徘徊在乌克兰顶级联赛中游,曾在2009年闯入联盟杯16强。
哈尔科夫梅塔里斯特:
昵称:梅特尔
建队:1925年
荣誉:苏联杯(1):1988年
传奇球员:米科拉-乌莱特斯基(1959年-1962年)
梅塔里斯特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哈尔科夫梅塔里斯特足球俱乐部
地址:哈尔科夫Plekhanivska大街45号
2012年欧洲杯容量:38500人
跑道:有
交通工具:地铁、有轨电车、无轨电车
利沃夫
利沃夫是乌克兰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利沃夫市是利沃夫州的州府。该州与波兰接壤,是乌27个行政区划之一,面积2.18万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共有41座城市。利沃夫市人口有260万人,面积2万1千8百平方公里。其市区常住人口83万人。每天的流动人口达20万人,其中包括从市效来上班的人员及旅游者。在利沃夫有12所大学,其中包括乌克兰的第一所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利沃夫不仅是文化和教育中心,同时也是乌克兰的工业中心,在利沃夫的企业经营状况在乌克兰是较好的,利沃夫的投资占乌克兰的11%,且每年都有增长。历史:
这是一个与乌克兰其他地区文化和语言不同的城市,其原因就是历史上这座城市属于不同的国家,逐渐让利沃夫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城市。利沃夫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离波兰仅有70公里,这座城市的文化更接近匈牙利和奥地利。
据历史记载,利沃夫的城市本身建立于1256年,创建者是鲁塞尼亚的哈雷斯基公爵,以他的儿子列夫命名了这座城镇。利沃夫由于位置适中,发展迅速,在1272年成为公国的首都。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荒废,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再次让这座城市兴盛起来。
经济:
利沃夫州自然资源丰富。它不仅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带”,而且还蕴藏着70余种矿藏资源,如沥青、无烟煤、铁、锰、铬、钛、铅、锌、铝、汞、镍和一定量的天然气和石油,其中沥青利沃夫自然资源和无烟煤均占全国总储藏量的60%。顿巴斯是原苏联最大的煤田之一。因此,在利沃夫州,矿工业比较发达。
运输:
利沃夫国际机场非常小,每日仅有到基辅、维也纳和华沙的班机。不过,在利沃夫市附近,波兰境内克拉科夫机场,在这里有更多的班机可以供游客选择。在这座城市,主要以巴士为主。
距离2012年欧洲杯其他场地:
华沙——380公里
基辅——530公里
波兹南——700公里
格但斯克——730公里
弗罗茨瓦夫——730公里
哈尔科夫——990公里
顿涅茨克——1340公里
足球:
利沃夫市最有名的足球俱乐部当属卡帕斯蒂队,他是这座城市唯一一支曾问鼎国内冠军的球队,曾在1969年夺得苏联杯。此后又两次闯入乌克兰杯决赛,不过均以失利而告终。此外,这座城市还有一家叫利沃夫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不过这家俱乐部的实际位置并不是利沃夫州,而是在多布罗米尔。
利沃夫卡帕斯蒂队
昵称:绿白军团、喀尔巴阡雄狮
建队时间:1963年
荣誉:苏联杯(1):1969年
传奇球员:伊戈尔-库尔奇特斯基(1963年-1972年)
新利沃夫体育场:
所属俱乐部:卡帕斯蒂队、利沃夫队
地址:利沃夫Kiltseva街Strijska街
2012年欧洲杯容量:大约30000人
跑道:无
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无轨电车